海大学子谈专业

英语

心海湖畔,桃花源间,外国语学院永远都是海大一抹亮丽的风景。正如早春的桃李香、盛夏的莲池碧、初秋的银杏雨、冬日的盏茶温。在这里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习得文法词句、沟通交流,更是诗情画意、芳华似锦、内外兼修、心有天地。 

靶向明确的专业定位

英语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与海事商务专业知识、跨文化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需要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能够在航运、经贸、外事、文化、教育、大众传媒等领域从事英语教学、口笔译和商务管理等工作。

扎实过硬的专业实力

英语专业设立于1998年,已经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2010年获批“辽宁省特色专业”,2012年辽宁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位列第三,2015年获批辽宁省首批“优势特色”专业,2019年获评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独具特色的教学优势

英语专业文理兼招,实行小班授课的精英式教育。

建立以内容为依托的“厚基础、宽口径、创新型”课程体系,注重工具性、人文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通过“英语+专业方向(语言文学、海事商务)”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校交通运输学科优势,建立海事特色的口笔译和商务课程模块;通过船舶实习实践培养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意识;注重智慧教学及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实力雄厚的师资力量

英语专业现有教师31人,其中教授12人、博士16人、在读博士4人,2名教授为教育部英语专业教指委、航海技术(海事英语)教指委委员,1名教授为世界翻译教育联盟大数据课程资源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海事翻译研究方向),1名教授为辽宁省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名兴海副教授(其中1名是外籍专任教师),绝大多数教师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

丰富多彩的对外交流

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外知名高校开展了联合培养和校际交换项目,如英国雷丁大学(University of Reading)英语专业的“4+1”项目、双硕士项目,美国西阿拉巴马大学(University of West Alabama) “3+1”项目,美国曼达尔学院(Medaille College)“2+2”项目,力图造就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独立研究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级外语人才。


孙梦琦:中共党员,外国语学院2016级英语专业本科生,担任中队团总支副书记、党支部组织委员。大学三年学期最高绩点4.3,综合排名专业第一。英语专业四级优秀。一次性通过CATTI二级笔译考试。大学期间多次荣获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等,曾荣获大连市三好学生,累计获得奖项荣誉20余项,目前已成功保送至外交学院攻读美国研究方向学术型硕士。 

精勤致知,力行求至。学外语,需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海大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大一大二以夯实专业基础为主,在听说读写译各项专业技能打牢的基础上,大三开始深入学习文学、语言学、商务英语、海事英语等专业相关领域。在外语楼,总能听到清晨的朗朗书声,直到傍晚,仍随处可见伴着暖黄色的灯光捧书阅读的同学们。勤奋与坚持一直是“外院人”的代名词。课堂上数不清的presentation、草稿纸上密密麻麻的dictation、演讲课上的风发意气、写作课上的深度思考、口译课上的实景训练等等都潜移默化地夯实了基础,活跃了思维。 

淡泊明志,博雅多通。外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需要广泛的阅读,独立的思考。外国语学院设有专门的图书阅览室和环境优雅的“悦享书屋”。定期举办的读书分享会、疫情期间线上名师导读讲座等活动,让外国语学院弥漫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学校孙玉清校长曾走进“悦享书屋”,与同学们分享读书心得与感悟,我也一直记得校长的谆谆教诲,要做爱书之人,在书香中汲取知识,实现青春梦想。每学期的泛读课都要求我们大量阅读英文原著并撰写英文书评,书目从古至今、从人文到社科均有涉猎,让英文的思维方式、从批判的视角思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融会贯通;英美文学课上对文学史系统的学习、诗歌散文小说选读课上对作品深度鉴赏,都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文学素养。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为培养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国际化外语人才,并且能够在航运、经贸、外事等领域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外国语学院开设了各类海事、商务类课程,国贸课、海商法课、航海概论课等拓宽了我们的知识储备,掌握了应用于不同领域的专业英语技能;为期一周的“育鲲轮”船上实习经历,也让我们学习到了船舶基本操作,感受到了航海精神;学院的国际交流类社团也为我们提供了接待外宾、翻译稿件等实践机会;各项助学活动也培养了我们的教学能力与奉献精神。一流竞赛教师团队的精心辅导让我们有能力在各类专业比赛中大展风采,近年来,我院优秀学子在“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大赛、NECCS全国英语能力竞赛、全国口译大赛、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等比赛中率获佳绩。毕业学长学姐们的脚步也遍及四海,在各类港航企事业单位、三资企业、外事部门、政府机关、语言服务机构、教育科研机构和大众传媒机构等都有海大外院人的身影。 

学汇百川,放眼世界。语言是一种工具,也是文化的承载。高中曾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学习外语更让我们体会到了世界之大。我国一直提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同民族文化要“交而通”,跨文化交流成为塑造命运共同体灵魂的工程。这就更要求外语人具备“国际思维”,能够用外语看世界,并学会站在世界看中国。外国语学院开设的外教课、外刊选读课等给同学们打开了看世界的窗口;我们可以参加各项国际交流项目与联合培养项目,利用假期时间在学校组织的犹他谷项目中深入美国大学课堂、获得顶尖机构的实习经历,也可以参加英国雷丁大学的“4+1”项目拓展学术研究,丰富多彩的交流项目给予了同学们放眼世界的机会。 

身为外院人,我以此为荣。感谢海大给予了我看世界的窗口,让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知路远,守本根”,我将不忘初心,努力成为优秀的外语人才,让世界倾听中国声音。


给高三学子的话

What’s past is prologue.

愿你珍惜当下每一个披星戴月的夜晚,每一个迎接朝霞的清晨,胸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愿你可以在海大遇见最好的自己。愿我们可以在外院再次启程,向未来扬帆。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不负韶华,未来可期。

 

官方微信二维码
招生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