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校友谈情怀

测控技术与仪器

个人简介

肖建勋,男,2012年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后进入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曾任黑龙江区域售前、高教行业部拓展经理、高教行业部解决方案总监、交通行业部总经理等职位,并获“优秀新人”“优秀售前工程师”“售前精英”“优秀员工”“专业贡献奖”“专业精神奖”等多项公司奖励和荣誉称号。长期从事教育、交通等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设计和创新,是全公司解决方案经理岗位专家、解决方案经理岗位专家委员会成员,主导了多门公司岗位标准化课程的指导。参与了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规范的撰写,参与了近500所高校智慧校园的规划和设计。多次在全国各类型高校、交通行业信息化会议上发表论文并进行主题演讲。主导开发的高教三擎云桌面解决方案在高教行业连续多年获教育市场份额第一;参与开发的高教极简以太全光极简方案在推出一年多的时间里,成功落地300余所高校,为高校教育信息化注入新的活力。

我与海大

如何选择一个大学?如何选择专业?如何走好迈向未知世界的第一步?站在人生重要的高考路口,面对纷繁的大学和专业选择,都很迷茫。十四年前,我刚高中毕业填志愿的时候,曾有相同的感受,而且那时我们了解的信息和可以选择的比现在的少得多。实际上,我很幸运,能够遇见一所我愿意为之自豪的大学和一个让我终身受益的专业,并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日子与之共同成长。

对于我来说选择海大并非偶然。自己内心向往海洋和交通领域,也非常喜欢大连这座城市,海大无疑是一个最佳的选择。我非常喜欢海大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办学定位。专业是涉及电子、计算机、传感、信号、控制技术等诸多学科的复合型专业。从熟练使用数理工具,灵巧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到最后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都是这个专业的关注点,全方位为本科生打下基础。

如今,从事交通信息化工作的我,时常感慨在海大在测控的四年,特别感谢老师们严谨的教学态度。老师们不仅仅是教会了我们专业知识,更多的是他们教会了我独立学习的能力,教会我严谨认真的态度。人生独立的三观在大学期间逐渐得到填充、构建以至完成。而且直到现在,我都可以自豪的说是母校、是测控专业教给我们的这些能力,让我受益颇丰。

周亦武老师是我的测控电路、光电检测的老师,他的洒脱与个性令我记忆犹新。还记得他说过,用PPT教学固然没错,但是上课和学生交流互动才是核心。赵永生老师喜欢让我们实践,总是开放实验室让我们自己动手掌握专业知识,就连当时本来可以使用实验室现成设备进行的课程设计也让我们自己动手和设计,让我们自己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或许,随着年岁的推移,他们教给我们的知识,会被我们遗忘,但有些东西,譬如为人处世的原则、看待问题的角度、对待生活的态度,或许早已潜移默化地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与我们融为一体,相伴相随……而这样的大学四年,我觉得值得。

我眼中的测控技术与仪器

我眼中的测控专业是个温馨温暖的专业。毕业十年至今,包括我在内,测控毕业生们一直保持着与专业老师的联系,每个年级都有微信群。可以说,无论在校时还是毕业后,测控专业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出了名的。专业作为是毕业生永远的精神家园,始终通过各种方式关注和分享着毕业生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毕业生也始终对专业满怀深情,希望专业更好,在校友调查、校友座谈、校友讲座等全方位支持专业,为专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我眼中的测控专业是个开放有趣的专业。测控专业是个学以致用的专业,特别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习实践比较多。每个测控人也许都清楚地记得那些有趣又有难度的实验和课程设计,这些对于一个工科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

我眼中的测控专业是个与时俱进的专业。从与老师们交流和定期征求毕业生意见就能看出,专业办学从不因循守旧、停滞不前。为适应新科技发展,专业在学院首先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增加了机器人、无人系统相关课程,并引进了一批新设备新仪器。为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专业进一步突出了与芯片硬件设计相关的课程,并增加了软件编程教学比例。为助力升学深造,专业对电子类控制类仪器类计算机类课程全面梳理调整。专业还率先通过公众号向外界传递信息,在交流中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我眼中的测控专业是个不断成就的专业。每个毕业生都清楚地记得2019年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的重大事件,第二年又跻身辽宁省一流本科示范专业。同时,专业在各种第三方评估调查中都名列前茅。一个又一个成绩的取得,让广大毕业生倍感高兴和鼓舞。

所以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大学的四年恰好给我自己想要的未来奠定了基础,能帮助我自己实现目标。希望大家都能够在接下来的四年大学生活中找到不同的闪光点,拥有一个想要的未来。

欢迎来海大,欢迎来测控!


官方微信二维码
招生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