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校友谈情怀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个人简介

刘迪,男,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2012级本科生;硕士保送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十七系光学工程专业;博士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

校友眼中的专业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并且在持续的蓬勃发展中。结合我自身硕士和博士期间的科研经历来看,本科期间所开设的学科是十分合理并有用的,为接下来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如硕士期间所做的军工项目,经常用到王俊生老师的激光原理、熊木地老师的光学工程、乌旭老师的傅里叶光学,这些既具有实验测试方面的实用性,又为学习高等光学等硕士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比如博士期间的研究工作涉及更广泛的理论基础,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图像处理等一系列复杂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源头也来源于本科学习的一系列课程,诸如那振宇老师的电路基础、胡英老师的C语言编程、刘剑桥老师的单片机课程、王新年老师的图像处理、白桂新老师的信号处理等,这都是科研工作里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知识。

选择专业的初衷

刚开始选择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时候自己是没有太多想法的,只知道科技强国,要选一个工程类专业可以做点事情,到目前为止我依然是抱着做点有用的事情的想法在进行科学研究。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以成熟的电子学和光学为基础背景,光学电子学交叉发展,宏观上可以延伸到激光、光电能量收集、光电探测、卫星遥感等领域;微观上可以延伸到光电效应、生物荧光检测、光镊、光压等研究;民用上有红外监控、LED(诺贝尔奖)、光纤网络等诸多产品,军工上有光纤陀螺仪、光学加速度计、光学瞄准镜等国防设备。所有的研究都源于最初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但这些课程的学习也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和心血,需要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吃透,还需要总结前人的研究经验,才可以在一个领域有所建树。如果可以完成这些,那么不论是从事科学研究推动科技进步,或是去民用企业改善人民生活,还是去军工部门加强国防建设,都会发挥出自己巨大的力量。

职业发展与国家需要

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还是相关企业,光电专业的毕业生都有着非常丰富的选择,可以从事包括但不限于光学系统设计、光通信技术、激光技术、光电技术、光电设备研发、电路设计、信号与图像处理、精密测控、半导体技术、算法设计等领域的工作,成为产品研发、科学研究、运行管理等工作的科技人才。而随着科技创新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光电领域也因其广泛的应用而显现出与日俱增的人才缺口,相关产业产值显著提升,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此外,光电相关技术也是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一环,许多重大装备和仪器都离不开光学和电学部件,比如制造芯片的关键设备“光刻机”,集成了顶级的照明、成像、对准和调焦调平等系统,其中包含大量的先进光学与电学技术,几乎每一项都在挑战人类工程学的极限。光刻机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为精密的人造机器,被誉为“半导体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然而,核心技术的发展没有捷径和弯道,唯有一代代光电人加入研发团队,努力实现一个又一个技术瓶颈的突破,我们才有可能实现光刻机的国产化,将国家半导体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专业学习的建议

对于仍在寒窗苦读的高中师弟师妹来说,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学好英语,因为在语言利用的广泛性上,英语还是最主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世界各种研究成果的展示或是以英文为载体进行撰写,与其他国家的科研工作者交流依靠的也是英文。如果不想闭门造车而是依靠相互交流教学相长的话,那么英文是最重要的工具。

其次是要坚定自己的选择。在人生道路上会有很多选择,比如我们本科时面临的是软件快速发展的时期,很多同学都选择去进行软件开发,坚持下来的都有了不错的成绩,比如在华为、字节等很多大公司有了不错的发展。自己读硕士的方向偏硬件,也一度很怀疑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担忧,但如果持之以恒的做一件事,大方向正确的话,最后的结果都不会差。

校友寄语

要勇于尝试,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要勇敢一些,我们的国家和科研需要创新,需要新的活力,需要年轻一代的你们。


官方微信二维码
招生微信二维码